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文件

隆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640423004/2024-00303 文号 隆政办发〔2024〕23号 生成日期 2024-08-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隆德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部门 隆德县教育体育局

相关单位

《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隆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826

    (此件公开发布)


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312精神,隆德县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自治区教育厅等十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宁教监管[2023]185号)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加大科学教育工作力度,依托六盘山区域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红色六盘,水墨隆德,高原绿岛,天然药库的潜质,通过实验区建设,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建设、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到2027年,构建学段纵向贯通、校内外横向联合家校政社协同融合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显著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形成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效应,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点任务

(一)实施课程群建设行动开齐开足开好科学课程,完善课程方案,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依据各年龄段、各级学校学生认知水平,建设科学合理的1+X”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其中“1”为国家科学课程,“X”为六盘印象隆德地方科普实践课程+校本科创课程。将六盘山作为天然实验室,根据各校实际办学情况,开发符合县情的六盘山地理、生物等地方科学精品课程资源,在县内各学校巡回讲授,并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鼓励学校自主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注重跨学科整合和知识更新,将教学实践经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基本形成内容丰富、特色明显、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学科关联、螺旋上升、校外延展的科普教育特色课程、科学实践类特色课程、科创特色课程等课程群,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形成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责任单位:教体局

(二)实施课程质量提升行动改革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常态化推进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建立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依据《实验目录》,加强科学类学科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建设,支持中小学建设科学类学科功能室、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开放创新空间等实验、实践类学习空间打造跨学科复合型智能实验教学环境。鼓励学校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向学生常态化开放学校实验室、实践功能教室。加强学生实验实践类兴趣活动指导。鼓励师生利用身边材料自制教具、学具,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同时,将实验操作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强化学生实验能力考查,力争中小学都建立科探室或科学长廊,配备科学实验设施设备。(责任单位:教体局

(三)实施课后服务水平提升行动。各中小学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生需求,深入开发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科学影像、科学调查体验等科学教育主题的课后服务项目。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科学功能室等空间,加强学生科学社团、科幻社团、科技社团、兴趣小组建设,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必要活动条件,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责任单位:团科协教体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四)实施场所建设行动。建优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建设隆德县中学科创中心。依据国家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建设学科功能室,加快推进中小学数字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智慧创新空间建设,深度挖掘学校环境、场所、设施等资源,建设特色科学教育空间站,实现班班有科学角,校校有科学站,打造科学教育场景,牵引科学教育“提质升级”,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场域。统筹动员各有关部门将博物馆、气象站、地震台、纪念馆、图书馆、高校及科研单位实验室、企业生产线和研发中心、环保设施等纳入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作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财政局教体局文广局、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气象局)

(五)实施科学实践体验行动。大力拓展学生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校外实践、研究攻关和项目实施的方式,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释放学生潜能,滋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创新思维。依托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校园科技节等主题活动,推动科学普及教育全覆盖。每所学校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科学家精神、“天宫课堂”、地方科普课程讲座、科普大篷车、科学调查体验等进校园活动。开展具有跨学科科学教育功能的科技特色研学、夏令营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科技特色专长。定期开展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针对隆德县孩子的专题“小蓝鲸”和“云梦厦启”科技大讲堂,组织全体学生线上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教栏目,并且写体会,谈理想。采取动员社会资助、学生自愿筹集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组织学生研学宁夏科技馆,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科学夏令营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热情。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注重在各类竞赛中选拔和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指导学校在竞赛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参赛学生家国情怀,突出集体主义教育,为参赛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科研打牢思想基础。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开展县校园科技艺术节,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六盘奖,发中小学生参与展赛活动的热情。支持鼓励学校参与固原市、自治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科学兴趣,锻造学生科学品质。(责任单位:宣传部妇联科协教体局、文广局、发展改革和学技术水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

(六)实施人才支撑行动。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县管校聘”转岗,公开招聘补充等措施,探索破解师资难题,配齐配强科学教师,加强中学实验员配备,明确职责要求。外聘各领域的专家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副校长和科学教育导师,每所学校聘任1—2名科技辅导员,形成科学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实施全覆盖培养方案,增加中小学校科学教师(含学校兼职教师、实验员)培训项目,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专题研修,提升科学教育教师在持续学习、实践反思、实验技能、创新思维、跨学科整合和参与专业组织等方面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教师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成立名师工作室,定期举办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员)实验技能大赛,激发科学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锻造一批科学教育的筑梦人。成立学校科技志愿服务队,在做好校内的科普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协同县科协和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开展科技服务进社区、进厂区、进农村,让学生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责任单位:组织部科协、人社局、教体局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七)实施协作帮扶行动。建立高校协作帮扶机制,与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大学等高校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科学教育帮扶计划和目标。邀请高校派遣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教学指导。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参与高校的科学研究项目,与高校教师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中小学和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高校与学校帮扶机制,协调推进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帮扶指导隆德二中生物科学,厦门大学帮扶指导隆德四中,宁夏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农学院帮扶指导隆德二中,宁夏师范大学帮扶指导隆德一小,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帮扶指导隆德二小,充分利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资源,支持和指导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扩容隆德一小海洋图书馆,推进学校科学教育纵深发展。建立军校帮扶机制,推进南海舰队帮扶指导城关中心小学,建立城关中心小学南海舰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同宁夏聚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河中草药种植及培育基地,葆易圣药业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开展合作,为中小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的科学实践阵地,在课后、节假日、寒暑假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进课题、进项目、进团队、进实验室,引导中小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责任单位:教体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八)实施科学教育进万家行动。将科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组建家庭科普教育指导队伍,以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等为依托,广泛开展家庭小发明、亲子科技小制作和家庭科教小妙招征集等活动。面向广大家庭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的经典科普读物,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倡导推广亲子科普阅读,充分发挥家庭科学教育在儿童科学启蒙、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国家和宁夏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开展线上“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组织开展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家庭科普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将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融入家庭教育中,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科学素养及科技特长的挖掘和培养,提升广大家长及家庭的科学素养,讲好最美家庭科普故事,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妇联、团委、科协、教体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九)实施实验校创建行动。积极培育一批科学教育示范校和实验校,积极推广示范学校先进经验,促进县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建优建强科学教育环境,用足用好科学教育资源,指导隆德县高级中学创建以学科特色高中与学术高中为主的科学教育示范校,隆德二中、杨河中学、隆德一小、联财中心小学等1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建科学教育实验校,形成布局合理、特色多样的科学教育体系,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责任单位:科协、教体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推进举措

第一阶段2023.12—2024.12

1.调研评估,拟定完善实验区实施方案;

2.筹措资金,保障实验区建设经费;

3.整合资源,启动学校实验室改造提升;

4.规划筹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5.建强师资,开展科学教育梯次培训。

第二阶段(2024.12—2025.12

1.完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隆德县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

2.拓宽教育渠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高校指导、企业参与、家校共育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联动机制;

3.利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隆德县文旅康养区、工业园区、种植园区、中草药种植基地、青少年科技馆、科创中心等的育人作用,形成隆德“三主三辅+基地”科学教育特色;

4.统筹人才资源,用好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大学等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各校优势,开展结对帮扶,项目化推进实验区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

第三阶段(2025.12—2026.12

1.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在隆德县全面落地。

2.逐步完成科学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科学教育教师素质和能力、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总结隆德县科学教育经验,形成模式,示范带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组织保障

(一)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教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领导、全过程指导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按年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实验区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宣传部科协妇联教体局、人社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农业农村局文广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

(二)实施资源信息平台建设行动。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宁夏智慧教育平台等链接科学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制作线上“科学公开课”“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等,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建立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强化资源征集、对接、调度机制,高效有序安排地方及学校选择使用。推进教育云平台的应用,持续归类上传隆德县第二中学六盘山珍稀植物标本馆内标本,各级各类学校上传科技活动,优化平台资源,动态提供科学学习内容。(责任单位:教体局

(三)改革科学教育评价方式。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指标中进一步细化科学评价内容,强化对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和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综合评价系统,探索建立科学类课程教师多元评价机制,将教师开展科学教育纳入评先评优等的工作业绩量计算,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加强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形成学校科学育人的系统方案。完善科学考试监测形式,坚持素养立意,合理确定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试题比例,引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责任单位:教体局

(四)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争取县级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学教育的发展,拓宽渠道,争取闽宁协作、兴业证券等社会资助,整合团委、科协、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等部门单位项目支持,全力向中小学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拓宽办学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科学教育进行捐赠和支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责任单位:团委、科协、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财政局、教体局

(五)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科学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科学教育指导服务更加专业;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基本树立,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整合部门资源,政府引导,部门参与,鼓励科协、发改和科技、农业农村、文广、卫健、气象、水务等部门将科技动态、科普知识、农业技术、医疗健康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科学教育社会课堂”,搭建信息平台,为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科学教育素材。鼓励六盘山长征纪念馆、老巷子、医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闽宁驿站、杨氏泥塑、魏氏砖雕、青少年活动中心、隆德二中六盘山珍稀植物标本馆等场馆基地、营地、园区平台资源向学生进行开放,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科学实践研学精品路线和科学教育研学点,联合开展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科学实践等科学教育活动,依据不同基地资源情况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科学教育和研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校内外常态联动机制。(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科协妇联教体局、人社局、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农业农村局)

(六)强化科学教育宣传报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媒体平台开设科学教育专栏,加大对科学教育的宣传引导力度,鼓励媒体加强对师生的科普作品创作宣传,对科学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宣传,积极推进科学教育传播创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学意识、树立科学品质,提升全社会的参与度,营造重视支持科学教育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宣传部、教体局、文广局、融媒体中心)


件: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工作领导小组


为全面推进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隆德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国渊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组  李长兄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祁 华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小冬 团县委书记

彭军娥 县妇联主席

马 嫣 县科协主席

许志谋教体局局长

陈 鹏 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王小龙 县财政局局长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张赛虎 县水务局局长

张广斌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江龙 县文广局局长

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许志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建设工作完后,领导小组自然解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